6月16日,有着中国民营经济“晴雨表”之称的“2022浙商全国500强”榜单在浙江缙云重磅发布。






富钢集团以2021年度营收56.41亿元,增幅52.9%的成绩榜上有名。

此次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集团公司在以下六个纬度的统筹布局:
产品结构调整
2008年富钢融入“2+1”的发展理念,开启从普到优,从优到特,从特到新材料的转型之路。一路以来,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富钢秉持“3+N”产业布局,坚持创新为主导,逐步淘汰低端产品,将目光瞄准细分市场“小而精”的优质产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在优化产品结构的同时,逐步构建形成具有富钢特色的产品金字塔,实现新老产品协同发展。
研发力量持续投入
富钢持续巩固、加强研发力量,2019-2021年,富钢共计投入2亿元,并预计在2022-2024年投入2.5亿元,联动项目改造,完成技术攻关。富钢每年授权专利增长率38%,通过研发成果转化,以技术提升带动产品附加值与科技含量的提高。以加大改造升级力度,提升能效比、人均GDP和人均利润率。
人才引、育并重
富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集团内部人才多元培养体系。
首先,在人才引进方面,引进东北大学冶金学院专家教授组成的团队来富钢开展创新活动,全职引入D类人才周一玲女士担任富钢集团副总工程师兼研发中心主任,深入开展研发创新,产品开发和品质提升,与澳大利亚理事会联邦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Peter Hodgson教授进入深入沟通,并建立以Peter Hodgson院士为主的院士工作站。近三年来富钢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壮大现有企业人才团队。
其次,持续产学研深度合作,与东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达成长效合作机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第三,在内部人才培育方面,富钢秉承自主培养为主,实施蓝领技能提升与白领理论提升培训项目。通过富钢职工学校打造了一批具有富钢特色的实操实训课程,2021年-2022年完成企业自主技能鉴定200余人,为富钢蓝领人才队伍壮大持续助力;开发富钢“学富网”网上学习平台择优选择讲师提供线上课程资源,通过每月线上课程提升中高层管理者管理理论水平,自2021年平台上线以来至2022年中高层管理者每月完课率普遍达90%以上。
管理提升
富钢在管理层面持续发力,引入扁平化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团队创新管理,强化队伍建设。通过持续性培养青年大学生,壮大研发队伍,锻炼创新能力,保持团队活力,为企业发展打好人才基础,做好队伍建设。
2019年总经理亲自带队赴日本丰田公司进行“精益生产”专题考察学习,收获丰田公司“精益生产”的先进理念与实施经验;同年年底,富钢组织10多人的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赴德国巴登钢厂深造学习并邀请巴登现场诊断,共收获管理启发50条,结合富钢发展实际,加以转化落实。秉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理念和坚持全面创新的管理模式,富钢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凭借《管理创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办法》为纲要创新管理机制,自2019年到2022年累计完成管理创新与技术改造项目258项,累计收获员工提出的金点子提案422条,在公司的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工艺改善、安全环保和减员增效等方面实现了卓越绩效。
联大联强
深入与宝武集团等优质企业的合作,形成常态化战略合作状态,在军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节能降耗减碳方面继续深入交流对接,延伸拓展合作空间,高质高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6月,富钢集团与宝武集团高温合金合作项目顺利竣工投产。
政府支持
2022年富钢作为南浔区第一批重点培育“卓越企业”,受到政府“一企一策”的精准支持,辅助企业成长壮大,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区高质量赶超。疫情期间,政府为富钢打通物流“绿色通道” ,为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夯实基础。
未来,富钢将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以科技为抓手,积极开展产业数字化变革,优化产品结构,助推企业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技改项目,助力“双碳”目标,全力打造绿色制造智能化新型特钢企业。

